
您所在的位置:首頁>新聞資訊
近日,網上有傳言稱,1盤蚊香的危害等于120根香煙,這個說法是真的嗎?
雖然蚊香和香煙燃燒時都會釋放顆粒物(PM2.5)、多環芳烴(PAHs)、甲醛等有害物質。有實驗測得蚊香燃燒的PM2.5濃度短期內可能高于香煙。不過,蚊香和香煙的成分、燃燒方式及暴露場景差異較大,直接類比并不嚴謹,1盤蚊香=120根煙的說法目前沒有確鑿的科學依據。
蚊香的危害真的大嗎?
盤式蚊香(燃燒型)
有效成分:擬除蟲菊酯(如氯氟醚菊酯、四氟甲醚菊酯等),對蚊蟲有神經毒性,但對人類毒性較低。
燃燒產物:
顆粒物(PM2.5/PM10):燃燒時會產生細顆粒物,可能刺激呼吸道,長期吸入可能影響肺部健康。
甲醛、苯系物:少量釋放,可能對眼睛、鼻腔和咽喉有刺激作用。
一氧化碳(CO):不完全燃燒時可能產生,在密閉環境下濃度升高。
電蚊香(無明火型)
有效成分:同樣是擬除蟲菊酯,但通過加熱揮發,不產生燃燒煙霧,污染相對較小。
潛在風險:長時間密閉使用可能導致室內空氣污染,但總體比盤式蚊香更安全。
蚊香可能帶來的健康影響
(1)短期影響(使用不當或敏感人群)
呼吸道刺激:咳嗽、喉嚨痛、鼻塞等(尤其對哮喘、過敏人群)。
眼睛不適:煙霧可能導致流淚、眼紅。
頭暈、惡心:通風不良時,燃燒產物可能引起輕微中毒癥狀。
(2)長期影響(長期高濃度暴露)
慢性呼吸道疾病:長期吸入顆粒物可能增加支氣管炎、肺功能下降的風險。
潛在致癌性:蚊香燃燒產生的苯并芘、甲醛等屬于2B類致癌物(可能致癌,但證據有限)。
神經系統影響:擬除蟲菊酯在高劑量下可能影響神經系統,但日常使用通常不會達到有害劑量。
哪些人群盡量不使用蚊香?
1.呼吸系統疾病患者:蚊香煙霧可能刺激呼吸道,誘發哮喘發作或加重癥狀。
2.過敏體質人群:蚊香燃燒釋放的化學物質可能引發打噴嚏、流鼻涕、眼睛癢等過敏反應。蚊香成分(如擬除蟲菊酯)可能會有發皮膚刺激或接觸性皮炎。
3.嬰幼兒及兒童:兒童肺部更脆弱,對煙霧和化學物質更敏感。擬除蟲菊酯等成分可能更難被身體分解,增加潛在風險。
4.孕婦及哺乳期女性:某些化學物質可能影響胎兒發育(盡管正規蚊香劑量通常安全,但仍建議謹慎)。且孕期激素水平變化可能使呼吸道更敏感。
5.老年人:抵抗力變差對煙霧和化學物質的耐受性降低,易引發呼吸道不適。若患有冠心病、肺氣腫等疾病,蚊香煙霧可能加重癥狀。
6.免疫力低下人群:癌癥患者、HIV感染者、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者等人群,身體抵抗力較弱,對化學刺激更敏感。
日常如何科學防蚊?
1.物理防蚊(最安全)
優先使用蚊帳、紗窗、電蚊拍,尤其適合嬰幼兒、孕婦和敏感人群。穿淺色長袖衣物能減少蚊蟲叮咬,戶外活動時搭配防蚊面料的服裝更有效。
2.化學防蚊(合理使用)
選擇低毒驅蚊產品,如含避蚊胺(DEET)或派卡瑞丁(Picaridin)的噴霧,避免直接噴在面部或傷口處。電蚊香液比傳統盤式蚊香更安全,使用時保持通風,避免整夜開啟。
3.環境管理(減少蚊蟲滋生)
定期清理家中積水(花盆托盤、下水道等),蚊子繁殖離不開水。可種植薄荷、香茅等驅蚊植物輔助防蚊,但效果有限。
4.被叮咬后處理
立即冷敷止癢,涂抹爐甘石洗劑、紫草膏或薄荷膏,避免抓破皮膚。若出現嚴重過敏,要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