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您所在的位置:首頁>新聞資訊
最近幾天,全國各地都進入了“燒烤模式”,出門五分鐘,流汗兩小時。不少網友調侃:“我和烤肉之間,只差一撮孜然。”但玩笑歸玩笑,高溫天氣真的會“熱死人”!
高溫天對人體的危害
人體正常核心溫度維持在37℃左右,當環境溫度超過35℃、濕度>60%時,散熱效率大幅下降,導致:
血液重新分配:皮膚血管擴張,內臟供血減少
大量出汗:每小時可流失1-2L水分+電解質
代謝紊亂:酶活性下降,細胞功能受損
持續高溫下,身體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況:
(1)先兆中暑(輕度)
表現:頭暈、口渴、乏力、多汗、注意力不集中;
體溫:正常或略高(<38℃) ;
關鍵點:及時降溫補水可迅速恢復。
(2)熱衰竭(中度)
表現:惡心、嘔吐、心跳加快、皮膚濕冷、面色蒼白;
體溫:38-40℃;
關鍵點:若不及時處理,可能發展為熱射病。
(3)熱射病(重度)
表現:核心體溫>40℃;無汗(皮膚干熱);意識模糊、抽搐、昏迷等。
死亡率:可達50%!
關鍵點:屬于醫學急癥,必須立即送醫!
為什么熱射病如此危險?
熱射病不僅僅是“太熱了頭暈”,而是全身器官被高溫“煮”壞的過程:
大腦:高溫損傷神經細胞,導致昏迷、癲癇。
心臟:血液黏稠,心臟負擔驟增,可能引發心梗。
肝臟&腎臟:高溫導致細胞壞死,引發急性肝腎功能衰竭。
肌肉:橫紋肌溶解,釋放大量肌紅蛋白,堵塞腎小管。
注意:兩類人尤其危險!
勞力型熱射病(青壯年多見):高強度運動或勞動時發生,如建筑工人、運動員。
經典型熱射病(老年人多見):因體溫調節能力差,即使不運動也可能中招。
高溫還會誘發其他健康危機
1、心血管系統告急:高溫使血液黏稠度增加,心臟病發作風險上升;
2、腎臟負擔加重:脫水狀態下,腎臟血流量減少,急性腎損傷、腎結石發病率風險倍增;
3、呼吸系統受創:高溫+高濕環境下,哮喘發作風險提高;
4、神經系統紊亂:體溫超過39℃可能造成腦細胞損傷,老年人認知功能在高溫下下降明顯;
5、代謝系統失調:糖尿病患者血糖更易失控,甲狀腺功能異常患者癥狀可能加重。
日常如何防暑降溫?
1.喝水有技巧
別等口渴才喝,每小時喝200ml(約半瓶礦泉水);
運動/出汗多時,喝淡鹽水或電解質水(別只喝白水);
2.空調這樣開
26-28℃最舒適,開空調時搭配風扇更省電;
3.防曬省力法
10:00-16:00盡量不出門;
出門戴帽子+墨鏡,穿淺色寬松衣服;
4.快速降溫技巧
用濕毛巾擦脖子、手腕(大血管位置降溫快);
回家先沖溫水澡(冰水會刺激血管);
5.吃對食物
多吃西瓜、黃瓜、綠豆湯(天然補水);
少吃麻辣火鍋、燒烤(加重身體燥熱);
6.老人/小孩特別注意
老人不渴也要喝水,空調該開就開;
千萬別把小孩單獨留車里!(10分鐘就致命)
7.戶外急救包
隨身帶:小風扇、清涼噴霧、藿香正氣液(不含酒精型);
8.警惕“隱形中暑”
頭暈、惡心、不出汗→馬上到陰涼處休息;
皮膚發燙、意識模糊→立即打120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