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您所在的位置:首頁>新聞資訊
消化不良、胃脹、反酸、腹瀉……現代人脾胃問題頻發,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“吃得太飽”。《黃帝內經》記載,“飲食自倍,腸胃乃傷”,強調過量飲食對腸胃的損害。但“餓自己”≠盲目節食,而是有策略的“脾胃減負”!
為什么“餓一餓”對脾胃好?
1、中醫理論:餓一餓,脾胃得養
中醫認為脾胃主運化水谷精微,是氣血生化的源頭。長期飽食超出脾胃運化能力,導致“食積”“痰濕”,引發腹脹、泄瀉、乏力等問題。
適當空腹=健脾養胃:
減少脾胃負擔,恢復運化功能。
避免濕濁內生,改善舌苔厚膩、口臭、肥胖等問題。
2、西醫理論:間歇性空腹的代謝益處
消化系統需要休息:持續進食增加胃腸負擔,可能引發胃炎、反流等問題。
細胞自噬激活:空腹12小時以上可觸發細胞自我修復機制,清除代謝廢物。
改善代謝指標:輕斷食(如16:8飲食法)被證實可降低胰島素抵抗、減少內臟脂肪。
如何科學地“餓”自己?
1、每餐七分飽
七分飽的感覺:胃不脹,還能再吃一點,但停下也不覺得餓。
2、晚餐少吃,尤其避免夜宵
晚上脾胃功能較弱,吃太多容易積食、反酸、睡不好。
推薦晚餐:清淡易消化,如粥、蔬菜、少量蛋白質。
3、每周1天“輕斷食”
方法:選擇一天減少食量(如只吃平時70%),或嘗試16小時空腹(比如晚上6點到第二天10點不進食)。
注意:不要完全不吃,可喝溫水、吃少量易消化食物(如小米粥)。
4、餓的時候,別亂吃零食
很多人一餓就吃餅干、面包、奶茶,反而加重脾胃負擔。
正確做法:喝溫水、吃少量堅果或水果(如蘋果、山藥)。
哪些人需要“餓一餓”?
容易胃脹、消化不良的人
舌苔厚膩、口臭(濕氣重)的人
肥胖、代謝差的人
經常應酬、吃大餐的人
注意:氣血虛弱、營養不良者、孕婦、糖尿病患者、進食障礙者等不能盲目挨餓,需遵醫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