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您所在的位置:首頁>新聞資訊
在日常生活中,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:一走路,關節就發出“啪啪”的響聲。這種聲音有時讓人擔心,是不是身體哪里出了問題?其實,關節響動的原因復雜多樣,有些屬于正常生理現象,有些則可能是疾病的信號。
生理性關節響:無需過度擔憂 大部分情況下,關節響動屬于生理性現象。我們的關節由關節面、關節囊和關節腔構成,關節腔內存在少量滑液,起到潤滑關節、減少摩擦的作用。 當關節活動時,關節腔內的壓力會發生變化,滑液中溶解的氣體可能會迅速析出,形成微小的氣泡。這些氣泡在關節活動過程中破裂,就會發出清脆的響聲,就像我們掰手指時聽到的“咔噠”聲一樣。 這種生理性關節響通常具有以下特點:響聲清脆、單一,不伴有疼痛或不適感,而且短時間內不會重復出現。對于這種情況,大家無需過度緊張,一般也不需要進行特殊治療。 病理性關節響:需警惕疾病來襲 然而,如果關節響動伴隨著疼痛、腫脹、活動受限等癥狀,或者響聲頻繁、沉悶,那就可能是病理性關節響了,這往往提示關節存在某些問題。 1、關節軟骨磨損 隨著年齡的增長,關節軟骨會逐漸磨損、變薄。軟骨就像關節之間的“保護墊”,當它受損后,關節面之間的摩擦力會增加,走路時關節就容易發出響聲,同時還會伴有疼痛感。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、過度運動或者體重超標的人,關節軟骨磨損的風險更高。 2、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是膝關節內的重要結構,具有緩沖震蕩、穩定關節的作用。當膝關節受到外傷,如扭傷、撞擊等,或者長期進行劇烈運動,半月板可能會發生損傷。半月板損傷后,患者在走路、上下樓梯時,關節會出現彈響,并且可能伴有疼痛、交鎖(關節突然卡住不能活動)等癥狀。 3、韌帶松弛或損傷 關節周圍的韌帶對維持關節的穩定性起著關鍵作用。如果韌帶因為外傷、過度拉伸等原因變得松弛或損傷,關節在活動時就會失去正常的約束,導致關節響動。比如,踝關節韌帶損傷后,走路時可能會聽到關節發出“嘎吱”聲,同時還會出現關節不穩、容易扭傷的情況。 應對策略:保護關節,從日常做起 為了預防和改善關節響動問題,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: ●合理運動: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,避免過度運動和劇烈運動。運動前要做好熱身準備,運動后要進行拉伸放松。對于有關節問題的人,可以選擇一些低沖擊力的運動,如游泳、騎自行車等。 ●控制體重:過重的體重會增加關節的負擔,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。通過合理飲食和適量運動,將體重控制在正常范圍內,有助于減輕關節壓力。 ●注意保暖:寒冷刺激會使關節周圍的血管收縮,影響關節的血液循環,從而加重關節癥狀。因此,在寒冷天氣或空調環境中,要注意關節保暖,可以佩戴護膝、護腕等。 ●及時就醫:如果關節響動伴有疼痛、腫脹等不適癥狀,或者癥狀持續不緩解,應及時就醫,進行相關檢查,明確病因,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針對性治療。